保险通常解决的是一个人对未来的三类担忧:走的早、走不了、活太久
一、买什么
担心走的早,对家人造成负担,比如媳妇没工作、孩子没养大、房贷没还完、家里老人还要孝养,这一类担心需要用定期寿险+意外险解决。
担心走不了,生病了没钱看,病好了没钱活,需要用医疗险和重疾险来解决。
担心活太久,老了没钱花,钱被骗走,孩子不孝,可以用养老年金来解决问题
担心走之后,银行利率下降货币贬值,公司破产妻儿背债,孩子守不住钱财富散尽,需要用终身寿险来解决。
基本上可以对照这些担忧来确定自己需要的险种,定期寿险解决的一个家庭的刚性财务缺口,终身寿险解决的是资产隔离、财富传承。医疗险解决的是社保和、公司补充医疗不给报销的部分,重疾险解决的是生病和康复期间的收入损失,保证家庭正常生活。年金险解决的是货币贬值、利率下调的问题,保证你的钱以一个锁定利率储蓄在账户里。
二、买多少
买多少保额(也就是,发生保险责任后,保险公司赔付的钱)应该要覆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花费需求。比如一个标准三口之家,家庭支柱的发生身故、重疾的风险保障,都应该要覆盖父母孝养、子女教育、配偶生活、房贷等方面的资金缺口。
买多少保额=未来要花的钱*要花的时间
医疗险属于消费险,通常价格不贵。养老年金属于个人投资,丰俭由人。重疾和寿险的视家庭情况因人而异,下面展开介绍:
重疾险的保障额度有3种算法:
1、五年生存率:未来5年内你的所有花费的总和(生活费+住房费+康复营养费+其他责任)
2、未来5年内你的收入损失总和:年收入*5年,这种算法的弊端是,其实无法保证5年后回归职场,不能保证还能拿到现在的工资水平
3、看病一次性需要的费用+未来3年的所有花费:例如在北京看一场大病,大约需要提前准备30W的现金+未来每年的花费*3年
这三个方法算出来,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数字,但是起码可以确定保额的区间不低于最低值,高于最高值可能是对保费的浪费。
定期寿险的计算方法:
1、定期寿险A:给爸妈的孝养金,爸妈60岁,预计孝养到85岁,每月给爸妈2000元,
保额=(85-60)*12* 2000= 60W
2、定期寿险B:给孩子的教育费,孩子今年3岁,大学毕业22岁。
幼儿园学费每月2000,上3年,2000/月 * 12月 * 3 年=7.2 W
小初高中上公立学校,共12年,每年学费2000。周末上兴趣班的费用,200元/周。
K12阶段学费2000/年* 12年+ 200/周* 4 周* 12月 * 12年= 13.9 W
大学学费每学期学费6000,住宿费1200每年, 生活费3000/月,共4年
大学学费:6000 /学期 *8 学期 + 1200/年 * 4年+ 3000/月 * 12 月 * 4年= 19.6 W
保额=幼儿园+K12 +大学=7.2W+13.9W+19.6W= 40.7 W
3、定期寿险C:房贷
保额=房贷还有23年,每月还一万,还有276W
4、定期寿险D:配偶生活费
如果配偶的工资可以cover 家里的生活费,那么可以不用买,如果配偶没有收入来源,那么
保额=每月生活费*保障期限(可选择孩子毕业、配偶退休、配偶终身)
定期寿险A、B、C、D全部都可以用减额定期寿险来解决,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支柱的家庭责任也在减小,减额寿险的赔付额度也随之减小,相对应的保费也比定额定期寿险便宜,对客户而言性价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