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微博上有个话题,叫“大人们崩溃的瞬间”。
其实,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面对着巨大压力和挑战的销售们,也有很多“崩溃的时刻”,比如:约好了要签单的客户突然放了鸽子;辛苦一天回到家,还要被家人埋怨;月底还差最后一单,客户却提出无法满足的要求;随着年龄增长,升不到管理层,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这里面承载了怎样的心酸,只有销售们自己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一位老销售的故事吧!
老刘50多岁了,一直在某大企业做营销,他是一名勤勤恳恳的老员工,也曾领过各种明星、标兵头衔。
这几年,老刘因为各种原因,把客户丢得七七八八,处在淘汰边缘。但是,他有很好的市场嗅觉,凭一己之力,研发了一个新产品。这产品也得到总部的关注,迅速在全国推广,当年销售额即达5亿!然而,这5亿业务都和老刘无关,因为老刘的所属地由于政令限制,没能产生业绩。
最终的结局是,当年老刘绩效排在后10%,被公司淘汰;而在他走后的第二年,这个产品为公司贡献了10个亿的收入……这家企业的所有分支机构,都成为这个产品的受益人,在大家欢呼雀跃的场景下,没有人记得老刘离开公司时老迈的背影。
老刘说,很多公司对于销售往往是残酷无情的,作为一个销售,所有的价值,只体现在你的业绩上。随着年纪增长,当你熬不到管理层,就只能拿着微薄的收入,陷入被动的境地。销售们像是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对抗着生活的一片狼藉,虽然销售能力强、人脉资源多,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平台,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状态也仿若会从天堂跌入到地狱。
沉思了一阵后,老刘决定加入保险行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销售领域,作为业务员,有业绩才有收入。而在保险行业,入行早、资历深的老业务员不开新单情况下仍旧有续期保费的佣金,对收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人脉资源,获得持续回报。
而在平安人寿,像老刘这样转型过来的老销售还有很多,他们的选择也使自己的生活迎来了新局面。今年初,摩根史丹利就发布了一份关于未来10年中国大消费市场展望的报告,名为《消费2030:“服务”至上》。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将在下一个十年中翻倍,达到12.7万亿美元。这样的大背景趋势下,摩根史丹利认为,未来十年,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是现在的4倍以上,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15万亿到17.5万亿人民币之间。
这一数据与国常会描绘的未来图景大致相同,去年初,国常会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力争到2025年,单健康险市场规模就要超过2万亿元。
当老销售们的年龄增长,二八定律会决定相当一部分人走入不了管理层的金字塔顶端。那么,如何整合自己手中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开辟新的收入渠道呢?相信老刘的选择将是一个不错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