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你以为的能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态度问题,这句话在职场中尤其适用。能力,决定了你过去和现在位于哪里;而态度,决定了你未来能把自己推向哪里。
都说90后是动不动就“跳槽”的一代,而那些“声讨”背后,仿佛是对职场中“求安稳”才是第一正解的一种赞成。很多在职场自认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认为“求安稳”才是有利于职涯规划的,太过“动荡”反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安稳也好向上攀登也罢,这个人职业价值观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过于追求“安稳、稳定”的职场态度不光不会被认可,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被淘汰的危机。
不久前,一大型国有企业转型,大批员工失业。很多“被离职”的员工叹气道:“原以为这种企业总不会倒了,想安安稳稳做到退休的,没想到也会下岗。”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家企业各个竞品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变化,你不变,就必然被会淘汰。尤其是近几年,很多行业都在经历“市场寒冬”:
○庞大如IBM、甲骨文这类老牌巨无霸企业,都开始大规模裁员;
○另一方面迅猛发展起来的知名互联网公司,也逃不过架构调整。
表面上看,裁员是企业在为战略转型做准备,实际上分解下来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就是淘汰那些能力在未来跟不上市场竞争发展的人。毕竟你在有机会选择的时候,选择了貌似安稳的生活。到头来,才发现,你以为的稳定,不过是定时炸弹。
这里说的“求安稳”,一方面是指在一家公司十年如一的工作,看似忠诚、勤恳,实际上工作上并无太多亮点,只是本本分分不求出错;又或者一套方法,使用N年,没有突破和创新等等。
●求安稳之“完全照搬,不再独立思考”
比如领导交给的工作,如果有模板或是案例在先,那么就丝毫不再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没有主动去掌控工作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按照前辈留下来的方法和经验完成。
通常这些经验一旦掌握,很可能一用就是七八年。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实际上裁员的危机就暗藏其中。
懒得重新思考,懒得自我摸索,长久以来也会加剧我们身体里惰性的力量。未来一旦遇到未知问题,通常也就不具备独立解决的能力,让自己变成一台“复读机”。一旦危机来临,公司第一个“裁员目标”就有可能是你。
●求安稳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上进心的人和求安稳的人,对待工作的心态就天差地别。
前者永远都在思考:我如何把现在的工作完成得更好?有哪些新方法可以提高目前的效率?永远是自己对自己有要求。即使这中间会犯错,会踩雷,会掉坑,就全当做学习成长路上的经验值。
而求安稳的人他们通常想的是:我如何才能不犯错,不踩雷,不掉坑?能避开风险就避开,能不碰麻烦就不碰,即使这些事情未来对自己的成长,对团队的发展,对公司的战略规划都可能至关重要。
之前有一条新闻,某地收费站被撤销,收费员围着领导讨说法,其中一位放声痛哭:“我今年36岁,除了收费啥都不会!”据报道,收费员们也很辛苦,逢年过节也没得休息,经常在收费点一坐就是一整天。
这样的行业有很多,而这些员工也并非工作上存在问题,只是他们不得不面临残酷的社会现实:
○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久了,一旦面临被裁员,便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长期做基础的工作,公司一旦经营不善或精简人员,就要面临长期失业;
○年轻时觉得有大把时间,没有习得一技之长,错过了职业发展积累的黄金时间,就要面临淘汰。
职场成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就如同在流淌的河水中驻足不前,最后终将被时间的洪流席卷而走。
如果你现在生活安逸、工作清闲,那你更应该提高警惕,请问一下自己:如果我现在被裁员了,怎么办?我现在的资产,够不够我应对未来的变故?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你就会知道,自己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去做什么。
过早地求稳定,这样只会让你越来越平凡。切记,一辆自行车,骑起来的时候,才是最稳定的;同样道理,一个人,跟着时代不断向前,也才是真正稳定的。
如果你现在渴望能有更清晰的职业规划,或者已经厌倦了手上这份没有“钱途”和发展的工作,不如加入平安招募计划,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就是一个职场“逆袭”机会。这份职业门槛不高,每一个曾经在平凡岗位的普通人,都能通过这个机会为自己赢得更多可能。
而且,作为五度蝉联全球第一保险品牌的企业,中国平安拥有非常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强大的业务模式,加入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将获得包含丰富的金融知识、保险知识、产品知识以及销售技能的培训。
平安代理人拥有多渠道业务模式的竞争优势,并已建立丰富的线上产品服务平台。强大的科技型客服后援中心,也能让代理人在前方开辟事业时享受各项线上、线下服务支持,代理人展业毫无后顾之忧。
如果你渴望更富足的生活,想要趁年轻再搏一把,那么快快加入我们吧。到达彼岸的方式不止一种,多多尝试或许能为你的人生带来更多可能,实现你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