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玛丽(化名),毕业后在父母的催促下考了公务员,进入了体制内工作。上班半年后,她想辞职做销售,父母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体制内工作稳定。之后她偷偷地辞职,父母知道后跟她大吵一架。
无独有偶,丽丽(化名)与交往多年的男友被父母逼迫分手,原因是男生工作不在体制内,不稳定。
稳定的工作真的是“尚方宝剑”吗?
稳定的工作,到底能“稳定”多久?
河南实验中学教师顾少强,留下一封辞职信,转身离开那座生活了将近35年的城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红遍网络的金句,就是顾少强辞职时说的。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五小的张景娟老师的辞职报告写到:教书十九年,一个月两千六百多元的工资,无法给家庭基本的保障,更无法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此后,48岁女老师辞职信再上热搜,信中写道:“还有7年才能光荣退休,我想把这7年赏赐给自己,生命无法重来,不愿一生被人安排。”
这位辞职的女先生表示,并非不爱教师职位,而是突然有一天意识到,生活还有另一种活法。她坦然摒弃了来日几十万的退休工资,和坚持了几十年的稳定工作,就是想让生活更有张力。有人惋惜,有人质疑。48岁,还能干啥?她说,自己的未来“有1 N种可能”。
微薄的薪水、繁重的工作和有限的升职空间成为这些教师离开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认为的稳定,其实只是因为这个岗位看上去稳定而已。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对兄弟,哥哥是五百强高管,收入丰厚又稳定。弟弟是出租车司机,收入忽高忽低,虽然不稳定,但一年下来总收入跟哥哥差不多。
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哥哥失业,只能靠存款勉强度日,而弟弟依然靠开出租车维生,完全没受什么影响,收入跟以往一样。
塔勒布在分析类似的大量案例后,得出一个结论:越稳定的越脆弱。
此前,唐山高速突然取消了收费站,其中一位面临下岗的收费大姐的一句话让人唏嘘,她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位大姐在这个稳定的岗位上干了十几年,甚至一直到收费站取消前,都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工作虽然拿的是死工资,但至少稳定、轻松、不会被淘汰。于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姐惶恐、失落甚至不知所措。
真正的稳定不在于工作,而在于内心的稳定。稳定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而不应该是工作给予的。
与其追求稳定的工作,不如拥有稳定的能力。能力任何时候都能让你脱颖而出,何愁没有稳定的工作。而你所谓的稳定的工作,不过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模样,数年如一日的卡死在一个位置上。
那不是稳定,那是你没得选!
虽然辛苦但是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这大概是选择“不稳定的工作”人的内心写照。
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然后奋不顾身的去选择吧,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多姿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