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年龄现象困惑了很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35岁魔咒”。在一些公司,员工一旦迈进35岁门槛,就不禁担心自己的未来职场生涯,“35岁焦虑症”也随之而来。
而这两年,35岁的职场“荣枯线”在体制内行业中也掀起了热议,纵观许多公务员的招聘条件,很多岗位也是将“35岁以下”作为硬性门槛,那么体制内的35岁,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坎”呢?
王媛(化名)今年36岁,在她30岁的那年,迫于父母的压力,她结束了六年的北漂生活,选择回到家乡考取了当地的公务员。在互联网行业拼搏了多年,王媛的工作几乎就是她全部的生活,所以在回家的那年,她依旧单身,成了身边人眼中的“剩女”。回家后,她信心满满的准备开启另一种新生活,她形容自己此前的人生“疲于奔命,虚与委蛇”,未来的日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但本以为的“铁饭碗”却在34岁那年出现了转折点,原单位改组失败,一部分人被发了“买断工龄”的遣散费,很不巧,王媛就在这其中,她看到名单后找了领导谈,领导给出的答案很明确:“你马上要35岁了,单位想把机会留给有更多可能性的年轻人,你也要理解……”
拿了遣散费走出单位大门的那一刻,王媛觉得工作这十年好像一场梦,她开始重新考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待业在家的王媛,压力比30岁考公务员时更大了,她万万没想到大家口中的“铁饭碗”也会遭遇“35岁职场魔咒”,所有人都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到底怎样才能不选错呢?王媛迷茫了。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王媛开始了解更多行业,想要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改变自己一生的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她现在的爱人张先生。张先生是平安人寿的一名保险代理人,王媛想给自己的父母买份保险,拥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张先生为她推荐了一套非常合适的保险产品。在两人的接触过程中,王媛发现保险行业的工作对她很有吸引力,靠自己的能力挣钱,且没有职业天花板,更不存在“35岁魔咒”。
保险行业是个朝阳产业,很有前景,保险这个行业是同律师、医师等行业一样,是未来复利很大的行业,会随着年龄增加,经验不断丰富,价值也会越来越突出,保险行业可以作为一个终生的事业。
考虑再三后,王媛决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坚定地成为了平安人寿的一员。而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没有错。加入平安人寿,成为保险代理人后,短短一年的时间,她从保险小白,到金牌销售,一路走来,她自始至终,坚持站在客户立场上,用专业和资源,为客户真实解决问题。
好事成双,在接触的这段日子,两个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组建了家庭,王媛的父母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工作和家庭一箭双雕,而王媛也和自己的爱人更加坚定地在保险行业中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