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未名BBS的一个帖子:毕业十年后再聚首,同样是北大毕业生,人跟人的差距却有天壤之别。
有去了英美留学的,也有去了三线城市的,更多留在了京沪,有考公务员的,也有创业的,还有进大型外企国企的。
发帖人感叹称,这也真的是旱得旱死,涝得涝死,有人年薪百万,有人月薪5000元。
小军(化名)毕业后进入事业单位,还解决了当地的户口。十年前,他的工资加奖金大概是5000元左右,还有一些福利待遇,算是相当不错。大李(化名)毕业后则进入了一家小公司,当时起薪只有3000多元。
十年后,小军还在那个事业单位上班,前两年提了副处,工资涨到了6000元,但是由于单位效益每况愈下,奖金几乎发不出来。好在他前几年赶上单位最后一波福利,凑钱买了一套小户型经济适用房,不然以当时的房价,他很可能买不起房。不过因为有了孩子,家里老人也过来了,现在一家五口人挤在6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空间拥挤,经济也非常拮据。
反观大李,十年来他跳槽了三四次,目前是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中层,工资加股票,一年的收入已经高达7位数。至于房子,他也已经在繁华地段拥有一套三居室。最近他正在考虑换个更大的房子,打算再生个二胎。
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个人的人生境遇在十年间变得如此的不同呢?
小军进入单位以后,工作是非常认真的,也颇得领导信任,只不过由于行业逐渐衰落,单位的效益越来越差,所以他的工资待遇一直也没有什么起色。在事业单位待得时间久了,每天都干着一些重复的工作,人就开始慢慢产生了惰性,离外面的世界也越来越远。
在熬了7年之后,他终于被提升为副处,工资待遇也有所提升。这期间也有人劝他换工作,但他已经习惯了体制内的环境和节奏,他也不知道自己出去以后能做什么,不敢离开。
大李选择了不一样的奋斗方向。他刚工作时起薪3000多元,除了房租和开销,基本没有余钱。干了一年多以后,大李就跳槽到了行业内一家大公司,工资也翻了将近一倍。虽然工资涨了,但是大李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其实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他开始学习准备转行。在朋友的引荐下,他加入互联网公司。几年后,他赶上互联网蓬勃发展机遇,换了两次工作,工资也不断翻番,在两年前实现了年薪百万。
体制内的工作是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了很多人一种安全感,可是长期在这样的“安逸”环境下工作,将来会如你所愿吗?
或许短期内,体制内确实稳定,但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稳定,根本不存在!进入体制内,你仍要面对种种危机,想要升职、想要更有话语权、想要被看见,你要面对的难题、要处理复杂的关系,不比体制外轻松。
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有志青年,您难道真的愿意一辈子这么平庸?退一步讲,即使你肯接受这样的工作状态,可谁又能保证体制内就一定百分之百地稳定呢?当社会快速发展、行业迎来巨变,很可能未来根本没有一辈子的“铁饭碗”,想要寻求稳定,必须自身足够强大,靠实力来说话。
如果真有绝对的稳定,那就是适应变化的能力。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让自己的能力不断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才能真正得到稳定。而且这种稳定,与体制内的人还是体制外的人无关,与工作是否“稳定”无关。最关键的一点是你是否有求变的心,以稳定的能力去适应社会。
机会和未来掌握在那些善于提升自我、迎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手里,而保险业作为我国的朝阳行业之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加入这一行业,成为保险代理人,他们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赢得社会的认可。小军就是其中一员。小军做了周全的考虑后,勇敢地从体制内走了出来,毅然决然加入平安人寿,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
保险代理人,与事业单位截然不同的工作,一个是薪资一成不变,一个是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较高的回报;一个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个是广交好友,结识同伴。小军来到平安人寿工作后,开拓了眼界,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虽然我才成为保险代理人没多久,但已经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晋升经理。”。
“成为保险代理人之后,你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与事,了解到更多的观点,也能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且知道这个目标是能找到路径达成的。这当然干起来更有动力。”小军说,“你会知道自己努力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回报了多少,这样就容易进入良性循环。如果你觉得当下的工作没有奔头,没有出路,不如加入平安人寿,保险代理人或许能让你找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