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涌现一批不法分子打着
"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一部分老年人被骗子的热情体贴所打动,沉浸于
“以房养老”“投资养老”等等美梦中。今天将揭秘常见的养老骗局,希望广大中老年人群体及其家人引起重视,避开诈骗圈套!

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1、提供虚假养老服务
骗子利用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床位等形式,通过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购买养老床位、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钱财。这种行为涉嫌合同诈骗、普通诈骗。
2、投资虚假养老项目
骗子采用的是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点、高额分红等方式,涉嫌诱骗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销售虚假养老产品
骗子通过提供免费旅游观光、情感陪护、虚假宣传等手段,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会议营销、养生讲座等方式,诱骗中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普通诈骗。
4、虚假宣称以房养老
骗子以“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声称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不耽误自住或租住。这些房产往往被骗子直接以高息抵押给了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前期老人可能会获得收益,但之后骗子会卷钱跑路,致使老年人钱房两空。
5、“保健品”骗局
骗子以销售保健药品为幌子,租场地专门针对老人授课,实施诈骗。他们通过赠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等礼品,吸引老人前去听课。当老人被成功洗脑后,骗子开始欺骗他们购买一堆毫无用处的保健品。
6、“投资理财”骗局
“投资理财”骗局受害人以老年人居多。他们通过赠送小礼物等手段吸引老年人目光,接着以开推介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虚构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项目。通过编造虚假文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随后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使得老年人投资。骗子甚至以拉人头投资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亲友投资,进行非法集资,最后用老年人投资的钱进行部分返利后潜逃。
7、“低价旅游”骗局
骗子以“不合理低价游”诱惑老人参团,在旅行过程中安排自费旅游项目,指定购物商店强制老人消费。更有甚者以高价销售假货或与质量严重不符的产品,骗取老年人钱财。
8、“黄昏恋”骗局
一些独居老人缺乏关怀和陪伴,想找个老伴共享晚年。“黄昏恋”骗局主要针对独身老人,骗子通过网络和老人发展成为网恋关系后,再编造各种理由向老人索要钱财,得手后立即拉黑对方,完成诈骗。
如何预防养老诈骗
1、不轻易相信
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警惕。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2、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3、不贪图便宜
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
4、不要轻易动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5、警惕“各种讲座”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的“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
6、端正保健理念
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切勿贪小便宜,不要将个人信息告诉别人。要擦亮眼睛,多跟家人、朋友、社区民警等沟通,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及时报警”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受骗,安心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