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们也开始着手填报志愿。除了学校外,专业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们未来的工作方向。
回想起当初我在填报志愿时,看着一本厚厚的“专业指南”无从下手,一来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学什么,二来面对众多专业名称,根本不清楚具体是学些什么。
最后选择了一个听起来“专业性”十分强的,直到听过课程,才发现自己所选的和当初想象的完全不同,而如今,也摒弃了多年所学,做起了在这里“敲敲打打”的工作。
曾经在我看来,心理学等于算命、土木工程就是未来的包工头(精神小伙)、计算机专业就是修电脑的(网管?)、物流管理等同于快递小哥。软件工程想必是黑客吧?环境工程难道是要去扫马路?金融学和经济学到底有什么区别?学了食品安全,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吃辣条啦!然而终究是我太过肤浅……
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忍不住站了起来:我们专业要学习C语言、Java、高数、概率与统计、网页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等。学习这些是教我们怎么去设计网页、编写程序、制作软件、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数据统计分析。不是当网管!!!
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附议:物流是由一系列的环节和专业渠道构成的,快递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所学的内容是贯穿整个物流结构的,像物流基础、基础会计、物流采购与应用、物流英语、仓储管理、物流案例分析、运输管理、库存管理……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存储,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是要去当工程师的!进入土木工程专业,天天要和牛顿打交道,各种力学、测量、高数、统计学、CAD、管理学都是我们的常规科目。
选择志愿时,不少考生都犯难,众多专业究竟该怎么选?到底哪些专业更有前途?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该专业目录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基础上,增补了近年来批准增设的目录外新专业,形成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
在新的目录中,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二个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仍保留)。其中十二个学科门类下共有92个专业小类,700余个具体专业。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校背景远大于专业影响”。如果在考生考入名校的前提下,可以毫无顾忌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
700余个专业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但此处有一个小技巧,在填报志愿时,只需要关注十二个学科门类下的92个专业小类即可。在就业时,用人单位更多关注的是专业类别而非下设的具体专业,很多高级的HR甚至也无法分清700余个专业的具体区别。
近年来热门专业,诸如计算机、软件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每年都吸引了众多学子的报名,也使得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竞争异常激烈。与这些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相比,却有几大专业就业严重遇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前,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国内15个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包括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市场营销、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音乐表演、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动画、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知识产权。
其实,为了就业而选择专业只是一方面。专业的选择应首先是对自己兴趣的满足,试想一下,大学四年光景,课程无数,如果只是为了就业而选择了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该有多痛苦?况且,目前有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并没有严格地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市场上是少有话语权的,因为缺乏经验加之涉世未深,被老板牵着鼻子走是常态。因此能否选对一个好公司,跟上一个好老板,对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好的公司能够给你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的机会;而差的公司只会不停消耗你的时间,最终将你弃之不顾,甚至没有任何让你与下一家企业博弈的资本。
一个好的平台能够给予你的除了工资、培训、机会,还有清晰明确的纵向发展,让你不断向上挑战,而不是在原地止步不前。一个愿意给你机会的“人”,才是值得追随的人。